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(RA)以滑膜炎和骨侵蝕為特征,核心病理是滑膜巨噬細胞過度激活及促炎細胞因子異常分泌,導致免疫紊亂和骨質破壞。傳統(tǒng)RA治療依賴免疫抑制劑,但長期使用易引發(fā)感染且難以緩解骨質流失。抗RANKL藥物如Denosumab療效有限,因炎癥狀態(tài)未有效控制。工程化微藻可同步調控滑膜巨噬細胞功能與破骨細胞活性,打通炎癥控制與骨修復之間的屏障,展現(xiàn)出比現(xiàn)有治療更具前景的“現(xiàn)成式”干預策略。
針對上述問題,上海交通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(yī)院Fu Jingke、趙杰團隊在雄性RA小鼠模型中,將天然微生物鈍頂螺旋藻(Spirulina platensis,SP)作為滑膜炎癥和破骨細胞分化的調節(jié)劑。SP可減少滑膜巨噬細胞中過量的活性氧,下調促炎性細胞因子,并使促炎性M1樣巨噬細胞重編程為抗炎性M2樣表型,抑制滑膜炎并重塑氧化還原平衡(圖1A)。SP還能有效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化,阻斷骨侵蝕的進展。將SP包裹于巨噬細胞膜形成仿生納米系統(tǒng)(SP@M),使其具有免疫逃逸與滑膜定位能力。機制上,SP@M可增強LC3介導的自噬,促進KEAP1的降解與NRF2的激活,上調SOD2、HO-1等抗氧化蛋白,阻斷ROS引發(fā)的級聯(lián)炎癥反應,從而抑制巨噬細胞炎性激活,減輕骨破壞,為RA的系統(tǒng)性干預提供有效策略。該文章于2025年5月13日以《Engineered Spirulina platensis for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estoring bone homeostasis 》為題發(fā)表于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(DOI: 10.1038/s41467-025-59579-4)。
(1)SP通過巨噬細胞的炎癥調節(jié)恢復滑膜內穩(wěn)態(tài)
鈍頂螺旋藻(SP)是具有天然螺旋形態(tài)的原核光合微生物,長度100 - 500μm(圖1B、C)。SP中葉綠素的自發(fā)熒光使其具有強烈紅色熒光(圖1D),表明其在生物成像中有潛在應用。SP的UV - vis吸收光譜在440和680 nm附近有明顯吸收,源于其細胞內豐富的葉綠素(圖1E),620 nm附近的寬吸收帶則為SP中特異性藻藍蛋白所致。
圖1 基于螺旋藻(SP)的治療劑對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(RA)骨穩(wěn)態(tài)重塑的機制。(A)巨噬細胞膜工程化SP(SP@M)靶向遞送示意圖,SP@M通過減輕滑膜炎癥和獨立抑制破骨細胞活化重塑RA骨穩(wěn)態(tài),SP經(jīng)LC3介導的自噬和泛素介導的蛋白酶體降解加速KEAP1蛋白降解,KEAP1失活后NRF2核轉位增加,減輕CIA小鼠模型滑膜炎癥和改善RA;(B)SP細胞明視野顯微鏡圖像;(C)SP細胞掃描電鏡圖像;(D)SP細胞熒光圖像;(E)SP細胞紫外-可見吸收光譜
LPS 刺激導致 RAW264.7 細胞內 ROS 過度產(chǎn)生并出現(xiàn)明顯綠色熒光,而 SP 處理后細胞熒光強度顯著降低且呈劑量依賴性(圖 2A,B)。RT-qPCR 分析表明,LPS 刺激使 RAW264.7 細胞中促炎細胞因子 mRNA 表達顯著上調,SP 治療則使其呈劑量依賴性下調,證實 SP 具有抗炎作用(圖 2C)。SP 處理還呈劑量依賴性降低 M1 樣巨噬細胞比例,增加 M2 樣巨噬細胞比例,抑制促炎 M1 樣巨噬細胞極化,促進抗炎 M2 樣巨噬細胞分化(圖 2D-F)。此外,RT-qPCR 分析顯示,SP 處理組中 M2 樣巨噬細胞標志物 CD206、IL-10、Arg-1 的 mRNA 表達顯著上調(圖 2G)。綜上,SP 可調節(jié)氧化應激,促進巨噬細胞向抗炎表型重編程,有助于緩解 RA 特定環(huán)境下的炎癥,維持滑膜穩(wěn)態(tài)。
圖2 SP通過減輕巨噬細胞的氧化應激和炎癥調節(jié)來恢復滑膜穩(wěn)態(tài)。(A)不同濃度SP和脂多糖刺激巨噬細胞24 h后,分析巨噬細胞內DCFH-DA的熒光光譜;(B)圖A中DCFH-DA相對熒光強度的定量;(C)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LPS和不同濃度SP刺激24 h后巨噬細胞中TNF-α、iNOS、IL-1、IL-6和IL-12的表達;(D)流式細胞術檢測LPS和不同濃度SP刺激24 h后巨噬細胞CD 86表達變化;(E)流式細胞術檢測白細胞介素-4(20 ng/mL)和不同濃度SP刺激巨噬細胞24 h后CD 206和CD 11b的表達;(F)圖D和E中CD 86或CD 206標記陽性細胞的定量;(G)RT-qPCR分析IL-4和不同濃度SP刺激巨噬細胞24 h后CD 206、IL-10和Arg-1的表達
(2)SP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化阻斷骨侵蝕的進展
如圖3A、圖3B所示,RANKL誘導的Bcl 4具有明顯骨誘導特征,包括更多TRAP染色陽性細胞和F-肌動蛋白染色成熟破骨細胞形成。而SP處理后,TRAP陽性細胞數(shù)量和面積以及破骨細胞平均面積均顯著減少,呈劑量依賴性,表明SP抑制破骨細胞分化。圖3C顯示SP處理下調RANKL誘導的BcR中NFATc 1、c-Fos和CTSK基因表達。圖3D、E表明SP處理后,這些蛋白在0、1、3、5天水平均受抑制。圖3F、G顯示SP阻斷NF-κB信號通路中P65及MAPK信號通路中ERK和P38的磷酸化。圖3H、I顯示SP抑制P65和P38蛋白磷酸化及在RANKL誘導的BclB中P38和P65蛋白易位。總之,SP有效阻止破骨細胞分化,恢復骨平衡,減輕RA骨侵蝕。
圖3 SP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化阻斷骨侵蝕進展。(a)用M-CSF和RANKL刺激BMM,再用不同劑量SP處理5d,進行TRAP染色和F-actin熒光染色;(b)定量圖a中TRAP染色破骨細胞數(shù)量、面積及F-actin帶面積;(c)用M-CSF和RANKL刺激BMM后,SP處理5d的Nfatc1、C-fos和Ctsk的RT-qPCR分析;(d)用M-CSF和RANKL刺激后,SP處理BMM的NFATc1、c-Fos和Ctsk的WB分析;(e)圖d中NFATc1、c-Fos和Ctsk灰度值的半定量;(f)用M-CSF和RANKL刺激后,SP處理BMM的磷酸化-P38、P38、p-ERK、ERK、IκBα、p-P65和P65的WB分析;(g)圖f中p-P38/P38、p-ERK/ERK、IκBα和p-P65/P65灰度值的半定量;(h)用M-CSF和RANKL刺激后,SP處理BMM的p-P38和p-P65免疫熒光分析;(i)圖h中p-P38和p-P65的IOD/DAPI定量
(3)SP通過NRF 2/KEAP 1信號通路重建體外骨穩(wěn)態(tài)
如圖4A、B所示,SP在巨噬細胞中上調SOD2、HO-1、NRF2、GPX1和GPX4表達,劑量依賴性下調KEAP1。圖4C、D顯示,SP抑制KEAP1,同時增加RANKL刺激破骨細胞中上述蛋白表達。圖4E表明,研究者用CHX、MG132和Chlq探索巨噬細胞中潛在機制。圖4F、G顯示,SP促進KEAP1蛋白降解,且該過程可被MG132阻礙,表明KEAP1降解依賴蛋白酶體途徑。圖4H顯示,KEAP1多泛素化水平隨SP劑量增加,證實SP增強KEAP1泛素化修飾。圖4I、J顯示,Chlq可阻斷SP介導的KEAP1降解,表明自噬途徑也參與其中。圖4K、L顯示,SP降低KEAP1平均熒光強度,劑量依賴性增加KEAP1與阿糖胞苷共定位。圖4M、N顯示,SP增強LC3平均熒光強度,促進LC3與KEAP1共定位。這些結果表明SP促進自噬體對KEAP1的吞噬。
圖4 體外SP通過NRF2/KEAP1信號通路重塑骨穩(wěn)態(tài)。(A)不同劑量SP刺激巨噬細胞的SOD2、HO-1、NRF2、GPX1、GPX4和KEAP1的WB分析;(B)圖A中SOD2、HO-1、NRF2和KEAP1灰度值的半定量;(C)用M-CSF、RANKL和SP刺激24 h的BMM的SOD2、HO-1、NRF2、GPX1、GPX4和KEAP1的WB分析;(D)圖C中SOD2、HO-1、NRF2和KEAP1灰度值的半定量;(E)KEAP1蛋白降解試驗示意圖;(F)不同劑量SP、CHX和MG132刺激巨噬細胞8 h后HO-1、NRF2、KEAP1和GPX4的WB分析;(G)圖F中NRF2和KEAP1灰度值的半量化;(H)用MG132(10μM)和不同劑量SP處理的293T細胞,HA-KEAP1和Myc-泛素質粒與HA標記珠子進行KEAP1的HUbiquitylation分析;(I)不同劑量SP、CHX和Chlq刺激8 h的巨噬細胞中HO-1、NRF2、KEAP1和GPX4的WB分析;(J)圖I中NRF2和KEAP1灰度值的半定量;(K)不同劑量SP刺激24 h后巨噬細胞KEAP1和泛素的免疫熒光分析;(L)定量圖K中KEAP1的平均熒光強度和融合顏色;(M)不同劑量SP刺激巨噬細胞24 h后KEAP1和LC3的免疫熒光分析;(N)定量圖M中KEAP1、LC3的平均熒光強度和合并顏色
(4)SP @M的制備及其對CIA小鼠踝關節(jié)炎的靶向治療
通過低滲裂解、均質擠出、梯度離心和低溫超聲處理從RAW 264.7細胞中分離得到MCM(圖5A)。SP經(jīng)攪拌處理后片段化,長度為5 – 100 μm,其自發(fā)熒光和活力保持良好(圖5B、C)。將片段化SP過濾后,與MCMs共擠出,制得SP@M。透射電鏡觀察顯示,SP@M表面部分被巨噬細胞膜修飾(圖5D、E)。考馬斯亮藍染色分析表明,MCMs蛋白成功易位到SP@M上(圖5F)。SDS - PAGE分析顯示,SP@M中保留了MCMs的重要蛋白條帶,如TNFR2(50kDa)、CCR2α(35kDa)和CD36(36kDa)(圖5G)。在CIA小鼠模型中,SP@M組在0.5小時內爪中即檢測到熒光信號,且24小時后信號仍強烈,而SP組爪部熒光信號較弱(圖5H、I)。
圖5 MCMs - 工程化SP(SP@M)的制備、表征及其對CIA小鼠炎癥踝關節(jié)的靶向遞送。(A)SP@M準備過程的示意圖;(B、C)SP@M的明場和熒光顯微鏡圖像;(D、E)SP(D)和SP@M(E)的透射電鏡圖像;(F)用SDS - PAGE和考馬斯亮藍染色分析SP、MCMs和SP@M的蛋白質組成;(G)SP、MCMs和SP@M組TNFR2、CCR2α和CD36的WB分析;(H)靜脈內給予Cy5標記SP或Cy5標記SP@M后CIA小鼠的體內熒光成像;(I)爪部活體熒光信號的時間依賴性定量數(shù)據(jù),以及24 h時四肢等組織熒光信號的定量數(shù)據(jù)
(5)SP@M可實現(xiàn)體內滑膜穩(wěn)態(tài)、骨恢復和軟骨保護
在CIA小鼠模型中研究了SP和SP@M的體內治療效率(圖6A)。CIA小鼠爪部出現(xiàn)嚴重腫脹和紅斑(圖6B)。隨著時間推移,生理鹽水組爪腫脹厚度增加(圖6B、C),而MCMs和SP對爪腫脹無明顯改善。SP@M顯著改善爪腫脹,效果優(yōu)于MTX。通過顯微計算機斷層掃描分析骨侵蝕率(圖6D),SP@M顯著抑制骨侵蝕,優(yōu)于MTX組,且侵蝕指數(shù)定量分析顯示SP@M處理骨侵蝕恢復效果最好(圖6E)。SP@M處理后距骨骨水平的骨體積/總體積(BV/TV)顯著更高,表明其改善RA誘導的骨降解效果更好。SP@M和MTX治療可減輕小鼠下肢疼痛,增加疼痛反射的閾值和潛伏期(圖6F)。組織病理學分析顯示,生理鹽水組踝關節(jié)組織有廣泛炎性細胞浸潤、滑膜增生、骨侵蝕和軟骨破壞(圖6G、H),而SP@M治療顯著減少滑膜炎,減輕滑膜中SM浸潤,恢復骨表面侵蝕、距骨破壞和關節(jié)軟骨變性,且SP@M組炎性區(qū)域中破骨細胞數(shù)量顯著減少(圖6G、I)。免疫組織化學分析顯示,生理鹽水組TNF-α表達顯著升高,而SP@M治療后TNF-α標記的陽性細胞顯著減少(圖6J、K)。
圖6 SP@M能夠在體內實現(xiàn)滑膜穩(wěn)態(tài)、骨恢復和軟骨保護。(A)CIA小鼠模型和相關治療策略的方案;(B)圖A所示小鼠右下肢的大體照片;(C)圖A中所示小鼠的平均爪厚度和臨床評分的定量;(D)圖A所示小鼠右踝關節(jié)和聚焦距骨的三維微計算機斷層掃描分析;(E)圖C所示小鼠距骨的侵蝕指數(shù)和骨體積/總體積(BV/TV)的定量;(F)圖A所示的小鼠在機械和熱疼痛相關反應實驗中閾值的定量;(G)圖A中所示小鼠踝關節(jié)聚焦區(qū)域的HE染色、TRAP染色和SO/FG染色;(H)圖G所示小鼠石蠟切片“SMASH”評分的定量;(I)定量圖G所示小鼠石蠟切片中TRAP陽性破骨細胞的數(shù)目;(J)圖A所示小鼠踝關節(jié)病灶區(qū)域TNF-α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;(K)圖J所示小鼠踝關節(jié)中TNF-α的相對積分光密度(IOD)值的定量
KEGG分析(圖7B)和GSEA(圖7C)顯示氧化磷酸化富集,證實SP@M處理后的氧化還原調節(jié)。KEGG分析(圖7B)還顯示破骨細胞分化信號通路參與,與SP@M抑制單核破骨細胞分化一致。GO分析顯示“免疫系統(tǒng)過程”“炎癥反應”和“MAP激酶活性的負調節(jié)”參與生物學過程(圖7A)。SP@M治療后,氧化應激、炎癥反應和破骨細胞分化得到調節(jié),恢復骨免疫穩(wěn)態(tài),緩解RA。與生理鹽水組相比,SP@M可抑制上調的KEAP1信號強度,恢復降低的NRF2信號強度(圖7D、E)。免疫熒光分析顯示,SP@M調節(jié)泛素與KEAP1的共定位,且SP@M處理后LC3與KEAP1的相互作用增加(圖7F),與體外結果一致。
圖7 SP@M通過NRF2/KEAP1信號通路在體內恢復CIA小鼠模型的骨免疫穩(wěn)態(tài)。(A)生理鹽水組和SP@M組的生物學過程基因本體(GO)分析;(B)生理鹽水組和SP@M組的Kyoto基因和基因組百科全書(KEGG)分析;(C)生理鹽水組和SP@M組氧化磷酸化信號通路的基因集富集分析(GSEA);(D)免疫熒光法檢測RA小鼠踝關節(jié)石蠟切片病灶區(qū)KEAP1和NRF2的表達;(E)KEAP1和NRF2的積分光密度(IOD)/DAPI定量,如圖D所示;(F)免疫熒光法檢測RA小鼠踝關節(jié)石蠟切片病灶區(qū)KEAP1、泛素、LC3的表達;(G)SP@M通過調節(jié)巨噬細胞和破骨細胞來抑制滑膜炎癥和破骨細胞分化,從而在體內拮抗RA小鼠關節(jié)炎性反應,保護骨組織,恢復關節(jié)軟骨
本研究探索了鈍頂螺旋藻(SP)對巨噬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先天功能,通過巨噬細胞膜覆蓋的鈍頂螺旋藻(SP@M)實現(xiàn)對類風濕關節(jié)炎(RA)的靶向治療(圖1A)。天然鈍頂螺旋藻具有調節(jié)關節(jié)免疫穩(wěn)態(tài)和骨代謝的潛力,工程改造的SP@M憑借精準靶向炎癥關節(jié)的能力,在動物模型中展現(xiàn)出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,為RA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和候選藥物。
![]() |
創(chuàng)賽生物 提供高品質的醫(yī)療產(chǎn)品和服務 |
聯(lián)系我們
廣州創(chuàng)賽生物醫(yī)用材料有限公司 手機:180 2452 3356
|
掃碼關注
關注公眾號 掃碼加客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