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針(MNs)作為一種尖銳且微創(chuàng)的藥物和傳感器遞送平臺,能夠將藥物和傳感器遞送至多種目標組織。微針與先進材料、電子設備以及各種控制系統相結合,在藥物遞送、生物傳感和智能治療系統中產生了許多應用,其在研究中的使用及其臨床轉化正在迅速擴展。
微針的類型通常根據針的結構分為實心微針、涂層微針、多孔微針和中空微針。多孔微針包含類似通道的、相互連通的納米或微米級孔隙,通過毛細作用可以高效地運輸液體。然而,所有現有的多孔微針都包含通常在大小和方向上隨機分布的孔隙,呈現出非連通或半連通的多孔結構,導致許多死端和封閉區(qū)域,從而限制了藥物遞送的裝載效率和液體提取的采樣效率。理想的多孔微針微觀結構應在大小和方向上可控,以增強毛細力以實現目標運輸,這可以從自然界中的各向異性多級多孔結構(如木材木質部)中獲得啟發(fā)。
針對上述問題,香港城市大學徐臣杰教授和香港浸會大學Dr. Ka Loon Allen CHEUNG聚焦于微針(MN)裝置的設計優(yōu)化,特別是微針尖端微觀結構的改進。受木材木質部各向異性多孔結構啟發(fā),采用單向冷凍鑄造技術開發(fā)了具有類似結構的各向異性多孔微針(APC-MNs)。通過調節(jié)聚合物濃度和冷凍溫度,可精確控制孔徑大小。這種微針能快速從尖端向基底吸收液體,用于淚液采樣,且在干眼癥和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表現出色。同時,其從基底向尖端的快速吸收特性可實現無需設備的藥物加載,包括小分子、脂質納米顆粒和細胞。在黑色素瘤和胸膜間皮瘤小鼠模型中,通過APC-MNs遞送的γδ T細胞展現了顯著的抗腫瘤效果,為過繼細胞治療提供了新途徑。該文章于2025年03月06日以《Microneedles with an anisotropic porous microstructure facilitate the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small molecules, lipid nanoparticles, and T cells》為題發(fā)表于《Matter》(DOI:10.1016/j.matt.2025.102038)。
圖1 具有各向異性多孔結構的 MN 示意圖
(1)APC-MNs的各向異性多孔結構
本研究采用冰模板法制造出類似木材木質部結構的微針,與傳統隨機孔隙多孔微針不同。研究者在PDMS微針模具中填充預聚物溶液,通過單向冷凍鑄造模擬木質部各向異性管道結構(圖2A)。具體操作是將模具鋁箔覆蓋后置于冷卻浴平臺,鋁箔朝下形成溫度梯度,使冰晶定向生長(圖2B)。后續(xù)經過冷凍凝膠化、冰晶融化和冷凍干燥,制成APC-MNs。同時,還制造了IPC-MNs、LH-MNs和SH-MNs作為對照。
通過SEM和冷凍切片成像觀察微針內部結構。APC-MNs和IPC-MNs因先冷凍,冰晶生長較大,形成相互連通的多孔結構(圖2C);而LH-MNs因交聯在冷凍前進行,冰晶生長受限,孔隙相對孤立。APC-MNs尖端橫截面具有均勻多孔結構,而SH-MNs尖端實心(圖2D)。APC-MNs縱截面光學圖像顯示均勻垂直對齊通道,SEM圖像也證實其獨特的各向異性多孔結構,且與IPC-MNs相比,對齊通道更清晰,表明冰晶在尖端孔洞中垂直生長。這主要是因為PDMS模具和聚合物前驅體的熱導率相似。然而,當微針模具的熱導率低于或高于聚合物前驅體時,冰晶會分別向尖端壁或尖端中心生長。
圖2 APC-MN、IPC-MN、LH-MN 和 SH-MN 的結構特征。(A)木材(鳳凰木)圖像和代表性 SEM 圖像,顯示木材木質部組織的結構;(B)APC-MN 制造過程中溫度梯度下冰晶生長的圖示;(C)代表性 SEM 圖像,展示 APC-MN、IPC-MN、LH-MN 和 SH-MN 的橫截面視圖;(D)APC-MN 的縱向和橫向視圖;(E)代表性熒光圖像顯示 Cy3 染色的 APC-MN、IPC-MN 和 LH-MN 的縱向視圖
(2)APC-MN 孔徑的調節(jié)
本研究采用冰模板法制造出類似木材木質部結構的微針,通過調節(jié)聚合物濃度和冷凍溫度來控制孔徑大小。實驗中使用了不同濃度的聚合物(2.5 wt%、5 wt% 和 7.5 wt%)和不同的冷凍溫度(-196°C、-80°C和-20°C),發(fā)現孔徑隨著聚合物濃度的增加而減小,隨著冷凍溫度的降低而減小。當液體從尖端向基底被吸收時,APC-MNs可以作為生物流體采樣工具,其中APC7.5-MNs在液體提取方面表現最佳(圖3A、3B、3C)。當液體從基底向尖端被吸收時,這些微針可用于藥物加載和遞送,且在-20°C下制備的APC-MNs更適合用于治療劑的遞送(圖3D、3E、3F)。為了增強APC-MNs的機械性能,研究者在加載藥物溶液后對APC-MNs進行冷凍處理,得到APC-冷凍微針(APC-cryoMNs),其展現出足夠的壓縮力以穿透皮膚(圖3G、3H和圖3I)。這些結果表明,APC-MNs在液體吸收方面表現出雙向能力,適用于液體提取和藥物加載。
圖3 APC-MN 的體外表征。(A)示意圖顯示了 APC-MN 尖端的液體吸收情況;(B)染料 Cy3 溶液流過 APC7.5-MNs、IPC7.5-MNs、LH7.5-MNs 和 SH7.5-MNs,比例尺為 500 μm;(C)APC7.5-MNs、IPC7.5-MNs、LH7.5-MNs 和 SH7.5-MNs 的液體吸收率的量化;(D)示意圖顯示了藥物從背襯中裝入 APC-MN;(E)APC5-MN 和 IPC5-MN 尖端細胞滲透的代表性圖像,包括 hMSC、3T3 細胞、C2C12 細胞、B16 細胞、DC 和 γδT 細胞,比例尺為 300 μm;(F)量化 APC5-MN 和 IPC5-MN 尖端的細胞穿透深度;(G)APC-cryoMN 制造過程;(H)帶有手柄的脫模 APC-cryoMN 的形態(tài);(I)cryoMN(純低溫介質)、APC2.5-cryoMN、APC5-cryoMN、APC7.5-cryoMN 以 0.5 mm/s 的速度進行壓縮試驗,虛線表示壓縮力為 5.8 N,可以穿透皮層;(J)APC5-cryoMN 處理和未處理的豬皮膚的組織學 H&E 染色圖像
(3)APC-MN 用于淚液生物標志物的提取和分析
本研究中,研究者驗證了APC-MNs在液體提取和藥物加載方面的潛力。在液體提取方面,APC5-MNs在液體吸收效率和FITC-葡聚糖回收率之間達到了平衡。研究者從APC5-MNs中提取了包括葡萄糖和干擾素-γ在內的淚液生物標志物,并與淚液試紙、人造纖維拭子和棉拭子的生物標志物回收率進行了比較。結果表明,除了棉拭子外,所有裝置回收的葡萄糖量均接近100%(圖4A)。在IFN-γ的回收中,只有APC-MNs實現了89.7% ± 13.8%的回收率,而其他工具仍有部分IFN-γ殘留(圖4B)。為了評估APC5-MNs用于眼部應用的安全性,研究者測試了其機械性能,并選擇實心水凝膠微針(SH-MNs)作為對照組。在剪切力測試中,APC5-MNs所需的剪切力顯著小于SH-MNs,表明APC5-MNs更柔軟(圖4C)。當APC5-MNs的上加載表面濕潤時,其柔軟度進一步增加。在壓縮測試中,小于2毫牛(mN)的力就足以使?jié)駶櫟腁PC5-MN尖端彎曲(圖4D)。在相同的力下,APC5-MNs被按壓在離體豬角膜上時,并未對角膜造成物理損傷,與未經處理的角膜相似,而SH-MNs則對角膜層造成了明顯的損傷(圖4E)。這些數據表明,APC5-MNs在淚液提取過程中對眼睛的風險顯著降低。接下來,研究者使用APC5-MNs從干眼癥和糖尿病大鼠模型中提取淚液(圖4F)。結果顯示,在3分鐘內,APC5-MNs從大鼠中提取的淚液量比商業(yè)淚液試紙更多,且提取相同體積淚液的速度是淚液試紙的兩倍(圖4G)。此外,從APC5-MNs提取的淚液中檢測到的IFN-γ含量高于商業(yè)淚液試紙?zhí)崛〉臏I液(圖4H)。當APC5-MNs用于從正常和糖尿病大鼠中收集淚液時,檢測到的葡萄糖水平存在顯著差異,糖尿病大鼠淚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顯著高于正常大鼠(圖4I)。這些結果表明,APC5-MNs能夠比商業(yè)淚液試紙?zhí)崛「嗟臏I液,并且保留更少的提取生物標志物。
圖4 用于淚液提取和后續(xù)分析的 APC5-MN。(A)從棉簽、人造絲拭子、市售撕條和 APC5-MN 中回收葡萄糖;(B)從棉簽、人造絲拭子、市售撕條和 APC5-MN 中回收 IFN-γ;(C)具有濕式稱重傳感器表面的 SH-MN、APC-MN 的剪切試驗;(D)具有濕式稱重傳感器表面的 SH-MN、APC-MN 的壓縮試驗;(E)用 APC-MN 和 SH-MN 在每針 0.05 N 的力下處理的小鼠眼的 H&E 染色圖像;(F)大鼠淚液采樣圖;(G)用 APC-MN 和淚條從干眼癥大鼠身上提取的淚液量;(H)用 APC-MN 提取的干眼癥大鼠淚液和淚條中的 IFN-γ 水平;(I)用 APC-MN 從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的眼睛中收集的淚液中的葡萄糖水平
(4)APC-MNs用于γδ T細胞加載
本研究中,研究者探索了在-20°C下制備的APC5-MNs在經皮遞送γδ T細胞方面的應用潛力。通過將細胞懸液添加到APC5-MNs的基底上并進行冷凍處理,制備了加載γδ T細胞的APC5-冷凍微針(APC5-cryoMNs)。具體步驟包括將懸浮在冷凍介質中的γδ T細胞添加到APC5-MNs的基底上,冷凍介質配方為含有2.5%(體積比)DMSO和100 mM蔗糖的PBS。細胞懸液被吸收進APC5-MNs的尖端后,在裝有APC5-MNs的PDMS模具的基底上額外添加含10 wt%透明質酸(HA)或10 wt%聚乙烯醇(PVA)的PBS溶液,以解決脫模問題(圖5A)。經過在-80°C下冷凍24小時并脫模后,得到APC5-cryoMNs。當APC5-cryoMNs被置于PBS中時,微針尖端會立即從微針支架上脫離,其各向異性多孔結構清晰可見(圖5B)。經過染色后可以觀察到尖端內的γδ T細胞(圖5C),這表明在APC5-cryoMNs融化后,γδ T細胞可以保留在尖端內。
研究者使用活/死細胞染色法比較了在兩種冷凍配方中保存的γδ T細胞的活性。與傳統的含有10% DMSO和90%胎牛血清(FBS)的冷凍配方相比,含有2.5% DMSO和100 mM蔗糖的PBS配方中的細胞活性較低(49.3% ± 0.8%),但這種配方解決了與FBS相關的潛在問題,并確保了冷凍微針的機械強度(圖5D和5E)。測試結果顯示,從APC5-cryoMNs中回收的細胞活性(48.4%)與在冷凍管中使用相同配方的細胞活性相似,表明APC-MNs對細胞活性沒有負面影響(圖5F)。此外,在液氮中冷凍保存1個月后,從APC-MNs中解凍的γδ T細胞中仍有98.8% ± 1.1%表達Vδ2 T細胞受體(TCR),與原代細胞相似(圖5G)。
含有γδ T細胞的APC5-cryoMNs被儲存在液氮(-196°C)中。取出并在室溫下放置時,霜會立即形成,冰到水的相變在1分鐘內發(fā)生。使用熱成像記錄了從-40°C到40°C的溫度變化,發(fā)現當放置在支架上或貼在人手指上時,APC5-cryoMNs的尖端溫度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。為了盡量減少冰晶對加載細胞造成的損傷,應在溫度低于-30°C時(即在29秒內)使用APC5-cryoMNs,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細胞損傷并保持尖端的強度。
圖5 載有γδT 細胞的APC-cryoMN 的表征。(A)APC-cryoMN 的形態(tài),其 MN 尖端由含有 2.5% DMSO + 100 mM 蔗糖的 PBS 組成,其底部由含有 10 wt% PVA 的 PBS 組成;(B)APC-cryoMN 在 PBS 中解凍后呈現各向異性多孔結構;(C)解凍后分離的載細胞 APC-cryoMN 尖端;(D)在含有 10% (v/v) DMSO 和 90% (v/v) FBS 的低溫培養(yǎng)基中冷凍保存的 γδT 細胞的活力;(E)在含有 2.5% (v/v) DMSO 和 100 mM 蔗糖的 PBS 的低溫培養(yǎng)基中冷凍保存的 γδT 細胞的活力;(F)在 APC-cryoMN 中冷凍保存的 γδT 細胞的活力;(G)在液氮中儲存 1 個月后從 APC-cryoMN 中回收的 Vδ2? 細胞的百分比
(5)Vδ2 T細胞從皮膚向胸膜腫瘤的遷移測試
本研究測試了通過APC5-cryoMNs遞送Vδ2 T細胞治療胸膜腫瘤的效果,并與靜脈注射進行了對比。在MSTO-luc荷瘤小鼠模型中,研究者在腫瘤注射后的第3天使用加載了Vδ2 T細胞的APC5-cryoMNs進行治療,并設置PBS靜脈注射和Vδ2 T細胞靜脈注射作為對照組。結果發(fā)現,APC5-cryoMN處理組在皮膚中顯示出與Vδ2 TCR信號對應的綠色熒光信號,表明Vδ2 T細胞能夠進入皮膚(圖6B)。進一步分析顯示,在靜脈注射組和APC5-cryoMN組中,注射后第1天在脾臟和肺中均檢測到CD3?Vδ2?細胞,但APC5-cryoMN組在肺和肝臟中的CD3?Vδ2?細胞數量變化趨勢與靜脈注射組不同,且在腫瘤中,兩組的CD3?Vδ2?細胞數量從第1天到第4天均增加(圖6C)。這些結果表明,通過APC5-cryoMNs遞送的Vδ2 T細胞能夠從皮膚遷移到內臟器官腫瘤。
在治療效果方面,研究者比較了通過靜脈注射和APC5-cryoMNs遞送Vδ2 T細胞的療效。在第3天和/或第6天給予一劑或兩劑Vδ2 T細胞后,通過檢測腫瘤中熒光素酶活性的成像結果顯示,單劑量的Vδ2 T細胞通過靜脈注射或APC5-cryoMNs遞送后,腫瘤生長分別減少了約16.4%和14.7%(圖6D)。兩劑Vδ2 T細胞通過靜脈注射或APC5-cryoMNs遞送后,腫瘤生長分別減少了約58.6%和62%,而PBS對照組未觀察到類似的減少。此外,通過APC5-cryoMNs遞送Vδ2 T細胞時,小鼠的生存期略有增加(2天)(圖6E)。這些結果表明,通過皮膚遞送的Vδ2 T細胞能夠有效抑制內臟器官腫瘤的生長,且APC5-cryoMNs遞送的療效與全身遞送Vδ2 T細胞治療間皮瘤的效果相似。
圖6 APC5-cryoMN 介導的遞送增強間皮瘤小鼠的 γδT 細胞浸潤。(A)APC5-cryoMN 應用于小鼠后部皮膚;(B)皮膚中 CD3?Vδ2? 細胞的代表性免疫染色圖像,比例尺為 200 μm;(C)流式細胞術分析脾臟、肺臟、腫瘤和肝臟中 CD3?Vδ2? 細胞的頻率;(D)通過比較不同治療組中隨時間推移的熒光素酶活性與 MSTO-luc 腫瘤注射后第 2 天的活性來測量腫瘤生長情況,每組包含 3-4 只小鼠;(E)Kaplan-Meier 圖顯示不同治療組 MSTO-luc 小鼠隨時間的生存情況
本研究受木材木質部各向異性多孔結構啟發(fā),采用單向冷凍鑄造技術開發(fā)了具有類似結構的各向異性多孔微針(APC-MNs),用于生物流體采樣和藥物遞送。通過調節(jié)聚合物濃度和冷凍溫度,可精確控制孔徑大小,以適應不同藥物和生物標志物的運輸需求。 APC-MNs能快速從尖端向基底吸收液體,用于淚液采樣,且在濕潤環(huán)境下柔軟性增強,避免對眼表造成損傷。利用各向異性多孔結構,實現無需設備的藥物加載,包括大分子、脂質納米顆粒和細胞。加載γδ T細胞的APC5-冷凍微針(APC5-cryoMNs)能從皮膚遷移到內臟器官腫瘤,顯示出與靜脈注射相當的療效,為過繼細胞治療提供新途徑。本研究為生物流體采樣和藥物遞送提供了高效、微創(chuàng)的新工具,為過繼細胞治療開辟了新途徑,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前景。
![]() |
創(chuàng)賽生物 提供高品質的醫(yī)療產品和服務 |
聯系我們
廣州創(chuàng)賽生物醫(yī)用材料有限公司 手機:180 2452 3356
|
掃碼關注
關注公眾號 掃碼加客服
|